激情玫瑰

来源:  作者: [字体: ]
~-7-16 字数:2115
    第一次了解窦桂梅是在学校语文教研组组织看“为生命奠基——三个超越”中感受到这位名师做任何事都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,听了她的报告令人觉得这个老师不简单。由于有了第一次的了解,我也从教育在线上看过她的一些教学实录,知道她的网名叫玫瑰,也看过权威人士对她的一些评价,让我觉得这个从山村出来的女孩,成长为全国的一位名师,其成功的背后洒落的是一路的汗水与辛劳,留下的是她对教学永远追求的激情,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别人把她看成是一位“疯子”。第二次认识窦桂梅是这次去杭州听课的课堂上。我又一次感受到她的课堂充满着激情,孩子们被她的这种激情所感染,听课老师被她的激情所震撼,原来还有这样激情四溢的语文课堂。在这次听课回来,我还买了她撰写的一本书——读《梳理课堂窦桂梅“课堂捉虫”手记》。听了她的课,看了她的书,对这朵靓丽的玫瑰了解更多。细看她的书,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留下她深入课堂的印记,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课堂而又高于课堂,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,每一篇文章又都向我们展示她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。 这些事例,反思对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,因为它实实在在来自于实践,来自于课堂,因此我认为这书名定为“梳理课堂”的原因所在。读了这本书,我从中领会到这样几个关键词:激情、细节、底蕴。下面就这三个关键词谈谈读这本书的感受。
    一、 激情——课堂的永远追求
    听了窦老师的课堂我感性地认识到她是一个充满着激情的老师,课堂上她多彩的朗诵,课堂上她激动地拍着孩子们的小屁股,课堂上她一次次深情地呼喊“亲爱的同学们啊”,这些声音这些动作,都来自于她的激情,对孩子,对课堂,对教学的投入。又读了她的书,我又很理性地感受到她的热情。从窦老师不仅要深入课堂,进行听课,甚至于亲自讲课,而且还承担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,压力不可谓不大,工作不可谓不累,事务不可谓不繁忙,然而她还能阅读大量书籍,写下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教学反思,并出版自己的著作,她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激情,一种对教育不断深入、不断提炼、不断创新的激情。当我每天晚上翻看其中几篇时,总会让我浮躁的心得到净化,总会使我在教学迷茫的现实中得到一次梳理,也总会让我产生一种被感染的激情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。
    我们的课堂需要老师的激情,需要用老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,触动学生,用老师的激情来浸润学生的情感。我们的窦老师已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,那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情,对课堂的一种激情,对教育追求的一种激情。二、 细节——教学的真知足见
    窦桂梅老师也是一个爱思考、有独特见解的人。这思想、见解是属于窦老师自己的,是窦老师教育实践的提炼和升华。在本书中,她并没有讲大道理,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,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: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“细节”入手,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“小事”入手,以小见大,见微知著,让读者自己去悟出“规律”。《面对课堂,你准备好了吗》,这是窦老师听了本校几节课后所引发的深思,一针见血地提出现实课堂中存在的弊病;《为什么不敢咬文嚼字》一文,大胆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些随波逐流的不良趋势;《对待教材的两种基本方法》,能够在实际教学之中,向教材本身提出质疑,让我们认识到在我们无权选择课本时,必须清楚自己有权力怎样使用教材等等。每一颗火花,每一份灵感,都是读书之后的积累,实践之后的升华。  鲜活的思想源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,而实践是具体的实践,是由若干细节组成的实践,如同由字词组成篇章,由音符组成乐曲一样。没有字词就没有美文,没有音符就不会有乐章,同样,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、粗疏的、迷茫的实践。
     三、底蕴——自我的内心~
    在教学过程中,对“细节”敏锐的发现,常常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;对“细节”的把握,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,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亮点。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。窦桂梅老师在文章中写道:“教师每天上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,来不及修改,是一次‘快照’,永远定格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,也将永远定格在学生成长历史图景中”——这无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    如果说,课堂让我感受了窦桂梅老师的激情的话,那么演讲则让我感受了窦桂梅老师的理性。在《激情与思想——我永远的追求》的专题演讲上,窦老师的演讲更令人深深感动。“理:就是理性;想:就是思考;把‘理’和‘想’加起来,就有了理性的思考,那就是理想的课堂。理想的课堂或许永远都不能实现,但追求理想的课堂却能使我们无限趋近于她,使理想的课堂成为现实课堂的‘极限’。”多好的诠释,她是窦老师对“理想”的独特解读。“对于教材,教师应该有钻进去的力量,又要有飞出来的底气。”如果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,没有精湛的业务能力,一句话,没有厚实的功底,怎么可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?
    如果我们老师没有厚实的底蕴,与孩子一起分享课堂收获将是一句空话、一纸空文。让我们以窦老师为榜样,加强学习,勇与实践,敢于创新,善于反思,为主动分享充足“电”、备足“粮”,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,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。 


baidu
互联网 本站
阅读:
录入:ciliuman

推荐 】 【 打印
上一篇:读《家》
下一篇:《水浒传》导读
内容查询